能征服客户的,永远不是价格,而是品质;能打动人心的,永远不是语言,而是诚信;能立足于市场顶端的,永远不是侥幸,而是专业。在双创先锋班,有这样一个专业团队,从产品品质出发,以“青创助农,椒享生活”为主题,致力于打造出属于青年大学生花椒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大家对于花椒的固定印象可能就只是作为调味品,但你是否知道花椒还有文化故事呢?而且花椒在养生、医疗方面也有着很大的价值。四川有汉源花椒,陕西有大红袍,而我们重庆又有什么著名的花椒品牌呢?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团队一直秉持着“打造大学生最著名的花椒品牌”的理念,欲将青创椒品牌打响西南市场。

花椒?大学生身份不匹配。这是团队创业之路听到最多的质疑。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团队第一次一起走进市场寻找突破口的时候,发现年迈老人推着小推车吆喝售卖麻袋里的花椒,想着这就是生活吧!走近细看,老人与顾客的争论,未曾源于价格,而是花椒的品类。在老人空闲之余我们与他闲聊。“能卖出去吗?”他笑了笑,“有时候卖出去一碗,有时候一点生意也没有,现在有超市了,我们这类人很难讨生活了,花椒都是自己山上摘来,再晒干。山上的路很难走,树也很高,摘不到。现在年龄大了,又怕摔倒,但是生活嘛,总得要出来卖一卖走走市场,我们这花椒是最好的,但是现在好些人都不识货,所以也不好卖……”。听到这里,或许大家知道该做什么了,同老人留下联系方式。回到学校,大家进行商量,对此也有些争论,随后与导师们进行沟通交流,最终综合多方考量,我们选择拨通了老人的电话。


团队开始走进市场,对市面上花椒品牌做市场调研,一天,两天,三天……走完了合川周围的农贸市场,团队开始整理调研资料,有效率进行分工整合,带着调研报告我们走进了花椒基地。在基地负责人的讲解下,我们对花椒有了深入的了解。
打好根基,接下来就是实战,团队手握资料开始每天叨扰项目导师祝玮老师,方案反反复复地修改,一次又一次被打回,我们都不曾懈怠,最终敲定了方案。在寻找客源的时候,可想到客源哪里来呢?这又是一个问题。于是团队再次走进市场,经历了多次碰壁与质疑,团队也开始陷入低迷,可是又能怎么办呢?大家既然选择创业,就要面临这些难题,不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又怎么能成功?

在团队项目实践过程当中,通过多地走访,多次交流,最终在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晒经村找到一个花椒种植基地,并成功与其达成合作,签订代理协议。
想象是很美好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工作室成立之初,团队成员经常都在头脑风暴,设想项目未来的发展道路。当大家离开理论走向实践的时候,发现想要打开花椒在现有市场垄断的情况下,再去向终端销售,真的很难破局。


一开始团队跟愣头青没啥区别,想着大家也可以很好的去和商家拿下合作,自信的我们却在交谈中处处碰壁。因此,团队开始向双创导师王颖珠老师寻求帮助,问询如何才能在现有市场的情况下打开花椒销路,如何才能更有效的去和商家谈合作。在她的精心指导和介绍下,团队开启了走向市场的第一单,获得了第一笔营收。
在创业项目实践上,团队开始把目光放长远,利用好团队内部人才,通过设计文创产品,打造品牌文化,讲好品牌故事,塑造差异化品牌形象。经过双创导师王颖珠的指点,我们在和商家的交谈上越来越顺手,文创产品也很快的在部分地区打开市场,取得来之不易的小营收。为了更好的推广产品提升品牌知名度,团队在企业导师的帮助下,采用四位一体宣传方式,利用人脸识别屏和小区广告栏等形式进行青创椒品牌宣传,覆盖人群累计高达上万人次,营业额已经达到1.8万余元。

根据现在的战略发展来看,团队不断的改良、完善,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开拓市场,也与多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下一步将继续完善渠道结构,以此来打开更多的销路。团队致力于乡村振兴,帮助农民增收,坚定在扶农助农的道路上也会越走越远。
青创椒,青年创业花椒,致力于打造最著名的大学生花椒品牌!

双创先锋班供稿
撰稿:一部一组
拍照:一部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