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弱的身躯,标致的笑容,是初见他大家一致的印象,但是一路执着在科创路上的他却隐藏着巨大的能量。三年里,他给自己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并以高效的执行力认真落实;大一下期便加入到双体系大家庭成为第七期开发中心学员,提高技术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拓宽视野,他希望,自己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能够真正在未来新时代的发展中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素质过硬的人才,他就是远景学院2018级软件工程专业的霍之锐同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证明自我创新能力和意识的重要指标。
入学至今,先后参加数学建模比赛、程序设计大赛等学科相关比赛,荣获各类竞赛奖项若干;同时注重科创研究,在中青数学建模竞赛中研究“高铁对人们出行的影响”论文获得全国三等奖、高社杯“机场出租车决策”论文获得市级二等奖并发表于国际数模期刊IJJMJ上、“银行信贷决策”论文获得市二等奖等。
同时为更好的培养自己社会责任意识,发挥个人能力,他也积极为学校和部门做出自己的贡献;担任双体系第八期开发中心行政主管、python部长并带领学员多次参赛获奖以及完成商业软件开发项目;另外加入“指尖移通”团队,担任后端负责人,实现指尖移通相关功能完善,为广大移通学子提供更好校园生活的体验。


立足专业知识,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不忘将自己创新、创业能力付诸于创新创业实践中;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大学生如命运安排般相识相拥,开始了他们团队的创业旅途。不同的院系不同年级,各自在自己的领域有所专攻,不同专业间的互补让他们团队有着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硬件技术、软件技术等优势,也在创业路途中绽放着自己独特的光芒。他们参加过“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和许多外出学习。经过对创业课程的学习和校内外创业导师的指导,队伍从一个创业小白渐渐有了眉目,在实践中成长与蜕变着。这一年,他获得创新创业个人相关奖项10余次,第四届农村创新创业项目比赛国家级三等级;第十三届创新创业比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挑战赛三等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银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重庆赛区铜奖;“大创慧谷杯”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创意组三等奖,惠普马拉松重庆市项目优秀奖并获得天使投资人青睐,同时获评学校创新能力提升先进个人、荣获创新创业奖学金。
回头看他们的大学历程,是不断寻找不断纠正的过程。第一次通宵写项目计划书,第一次设计团队项目LOGO,第一次实施“项目路演”。创业计划书修改的遍数已然数不清,路演PPT重做了一次又一次再一次。熬过那段额头挂满汗珠的日子,他们已经可以很精准地找到商业“痛点”,很迅速地做出属于他们的创业计划书,很默契的配合工作。他们直至现在仍感慨:和团队一起面对困难是大学里最璀璨的时光。

愿化为一缕风,吹动颗颗蒲公英的种子落地发芽
霍之锐同学不仅自己践行实践真知结合的科创之路,也在生活中感染着身边的人,组建了自己的科创团队,用自己参与后的愉悦感受感染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创新创业实践中。2020年12月15日晚21时,他为远景学院2018级的同学们分享到自己一路走来自己的所思所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他说一路的成长离不开战友的鼓励和陪伴,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他也说,主动经历主动思考在成长路上也必不可少。那么他是怎么“悟”的呢?利用周末闲暇的时间去尝试参加一些有趣且有意义的活动:比如去大学城重庆大学出版领略葡萄夜光美酒,陶醉于法国梅鹿辄的清香(葡萄酒鉴赏课),行云于指尖灵动之上,游走于传统文化的艺术之间(纸艺课堂),或沉浸于曼妙的流沙之中,飞翔在茫茫的戈壁之上,感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雄壮(沙画培训);似乎生活在升华之余,更需要陶冶,所以他从“心”开始,放慢脚步,开始了品茗(茶艺课)之行,插花之艺(插花课)。


创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更重要的是培养创业意识,同时大学创业也是成本最低的时候,这时的经得起各种失败。团队一路而来也经历过各种磕磕绊绊,队友会变得消沉一度想要放弃,会因为太多事忙不过来,会碰上技术壁垒,会失去创新创业的突破口,会后知后觉的意识到项目根本无法实施……而这些都是创业团队都会面临的考验。在第十三届创新创业大赛答辩场上一位评委这样评价他们:“你们不要因为你们还只是大学生,就不敢去想象你们目前无法实践的想法,一个团队唯有拥有活力和想象力才能挑战不可能。人不能把什么都设计好了才上路,布满荆棘的路才会更让人着迷去探险”。
天空高远,我们才渴望搏击长空;海洋翻涌,我们才希求乘风破浪;山峰巍峨,我们才抱负勇攀高峰;平原辽阔,我们才野心策马奔腾;创业梦想遥远,我们才希望美梦成真。创业路上别害怕失败,只要你知道自己想去哪里,世界都会为你让路。愿你不负遇见,不负韶华。
远景学院供稿
创业学院宣